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院长致辞
 
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就医指南 / 科室导航 / 专家荟萃 / 健康园地 / 临床科研 / 党群建设 / 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传承创新
 

清明养生,顺应“春生”之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04 15:48:52 点击量:123

image.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清明,是追思故人的时节,也是万物发的春时。此时,天地间阳气升发,草木吐绿,人体也迎来“新陈代谢”的黄金期。

中医认为,清明养生需顺应“春生”之机,疏肝健脾、祛湿防病,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image.png

image.png

 清补为主,柔肝健脾,祛湿为先

清明时节,气候转暖但湿气渐重,易困阻脾胃,引发疲倦、食欲不振。养生饮食应遵循“减酸增甘,温润祛湿”的原则: 

1. 柔肝养血:多吃荠菜、菠菜、芹菜等绿叶蔬菜,搭配枸杞、红枣煮粥,滋养肝血。

2. 健脾祛湿:山药、茯苓、薏米、赤小豆可煮粥或煲汤;推荐药膳“四神汤”(山药、莲子、茯苓、芡实),健脾利湿效果佳。

c140bcc3a1c88b9a0d0651991ea7ac9.jpg

3. 慎食发物:清明时易诱发过敏、湿疹,慎食海鲜、羊肉等“发物”,避免助长湿热。



起居运动
  升发阳气,以动养形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清明养生贵在“动”:
1. 晨起梳头百下:用木梳从额头向后脑勺梳理,疏通头部经络,助阳气升发。

8df35f8c0f48dc3ded3a94f36a336b0.jpg

2. 踏青导引,疏解肝郁:趁春光外出散步、登山,舒展筋骨;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太极拳“云手式”,调畅气机。

外出活动比例 (1).png

3. 防“倒春寒”:明温差大,重点护好颈、腰、膝,避免受寒引发关节疼痛。


情志养生
  哀思有度,静心养神

清明扫墓寄托哀思,但过度悲伤易耗伤肺气,扰动肝火。中医强调“悲则气消”,需注意:
1. 移情易性:祭祖后多与亲友踏青、放风筝,借自然生机转换情绪。

外出活动比例 (2).png

2. 静坐调息:每日闭目静坐10分钟,配合深呼吸(吸气时想象清气入肝,呼气时浊气排出),平复心神。
3. 按压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常揉按可疏解肝郁,缓解焦虑。

395898b33f60622ff09c8f568c96dcc.jpg



防病要点
  避风邪,防过敏

清明是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养生需注意:
1. 防风避浊:外出戴口罩,回家后用淡盐水清洗鼻腔;过敏体质者减少接触柳絮、花粉。

穴位按压比例.png

2. 艾灸保健:艾灸足三里(健脾)、肺俞穴(增强肺卫),提升正气防外邪。

图片

3. 茶饮方推荐:薄荷3克、菊花5朵、陈皮3克泡水代茶饮,清热祛湿,缓解春困。

习俗中的大智慧
食青团,散陈寒:传统青团以艾草汁和糯米制成,艾草性温可驱寒,但糯米黏滞,脾胃虚弱者宜浅尝即止。


插柳辟邪:古人认为柳枝能祛除疫气,现代研究发现柳树皮含天然水杨苷(阿司匹林前身),确有清热之效。
图片


放风筝,疏肝气:仰望蓝天牵线奔跑,可缓解眼疲劳,疏解肝气郁结。




清明,是缅怀的时节,亦是新生的开始。

顺应天时,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方能“清气上升,浊气下沉”,让身心如春日草木般焕发生机。

图片


 

当前在线人数:361人, 您是第 6818位访问者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 最佳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赣ICP备2021002407号-1   

技术支持:   ga.PNG赣公网安备 36010302000537号



扫码查看服务号

扫码查看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