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院长致辞
 
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就医指南 / 科室导航 / 专家荟萃 / 健康园地 / 临床科研 / 党群建设 / 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膏方养生与中医药文化
 

中国中医药发展简史(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04 14:01:38 点击量:4892

  的出现也是医药史上一项重要发明。随着医药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由单纯用酒,发展到制造各种药酒来治病,故称“酒为百药之长”。所以从繁体“瞽"字的“酉”(酒)上可以看 出酒与医药的密切关系,由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时人们尊祖重师。所以有“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尹伊制汤液”的传说。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然科学文化充实和发展。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代,在诸子百家争鸣的影响下,医药卫生逐渐摆脱巫术的制约而趋于独立发展,由于人们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药物知识不断丰富,所以中医药学理论由此产生而发展形成。

  秦景公时代的著名医生——医和就用大自然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 ”失和来解释病因,这在世界医学史是最早的病因观。

  公元前5世纪,扁鹊(秦越人)用“望闻问切”四诊和针灸技术诊疗各科疾病。相传《难经》为他所著,这是一部古典医籍,其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


  两千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 》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奠定。这部托名黄帝所著的经典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等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 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它是秦汉以前数千年用药经验的朴素总结,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秦汉时期中医药学取得了重大发展,其中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深研古典医籍,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伤寒, 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方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东汉著名医家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一生游历于中原各地,为百姓治病。擅长麻醉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他善用针灸等方法。但是由于外科手术的方法并不是建立在“尊儒”文化基础上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并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但随着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疾病通过“文明”和“简便”的针灸、药物等内治法取代了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是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中造就了中医学许多外病内治方法。



 

当前在线人数:361人, 您是第 6818位访问者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 最佳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赣ICP备2021002407号-1   

技术支持:   ga.PNG赣公网安备 36010302000537号



扫码查看服务号

扫码查看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