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我院静脉治疗小组联合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影像科、心电图、超声科多学科团队(MDT),成功为一名右位心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这是我院首次针对“镜面反转”心脏解剖结构开展PICC置管,标志着我院在特殊人群静脉治疗领域的精准化、个体化诊疗能力迈上新台阶。
该患者因罹患腹部肿瘤并合并慢性疾病,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此外,患者存在“右位心”解剖特征 —— 心脏及大血管位置与常人呈完全“镜面反转”,使得传统PICC置管的操作经验、标准流程均无法直接适用,为治疗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为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置管,我院静脉治疗团队提前组织多次多学科会诊:通过对患者胸部CT、血管超声影像进行逐帧细致分析,精准标注出奇静脉、上腔静脉等关键血管的“镜面走行”路径,为手术操作制定个性化方案。10月15日,静脉治疗小组罗娟、曾静文两位静疗专科护士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为患者完成置管操作,在超声引导下穿刺,使用心腔内定位技术引导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过程顺利。术后经胸片定位再次确定,导管尖端精准抵达上腔静脉理想位置,为患者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生命通道”。
此次PICC置管的成功,不仅为患者解决了长期静脉输液的“燃眉之急”,建立起安全、长效的静脉通路,更让我院团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针对右位心等特殊解剖结构患者的PICC置管标准化流程。以“精准”为准则、以“耐心”为支撑,为特殊患者撑起“治疗保护伞”,是我院静脉治疗团队始终坚守的工作方向。未来,我院将持续完善特殊人群静脉治疗规范,依托多学科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诊疗精度,不断突破各类“诊疗难题”,为更多复杂病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院静脉治疗学组PICC穿刺小组自开展相关工作以来,持续突破技术瓶颈:2021年成功实施我院首例PICC穿刺术;2023年参与完成我院首例胸壁输液港植入术,同年3月开展我院首例隧道式PICC置管术,5月完成我院首例中等长度静脉导管(中线导管)置入术,6月正式上线全国血管通路维护记录系统,推动静脉治疗导管维护服务向“互联网 + 家庭”模式延伸。截至目前,小组已累计为三千余人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提供维护服务。
当前,我院静脉治疗团队已熟练掌握静脉治疗领域各类核心技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治疗通道,为临床诊疗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