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原理
冬病即冬季发病或冬季加剧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气肿、肺心病、冻疮、虚寒性的脾胃(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病等。体内阳气内虚(心、肝、脾、肺、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加上夏季汗岀多,喜以冷食冷饮,喜开空调,电风扇低温取凉,伤及体内阳气,未能很好恢复,待至秋冬寒冷时,内外阴寒盛,使之失去阴阳之相对平衡,无疑可引起慢性老年病的发作或加剧。
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炎热伤阳季节中,以补助阳气的办法,促使体内阳气的恢复,至冬季达到阴阳相对的平衡,加上驱逐伏病伏邪(痰湿瘀等),外邪外出,从而阻止冬季的发病,减少冬季发病的程度。
冬病夏治适应证
1、肺气〈阳)虚的肺系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等。
2、脾阳虚的消化系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各种慢性肠炎等。
3、肾阳虚骨关节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肩腰腿痛等。
4、肝阳虚的肝胆系及女性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5、心阳虚的循环系病,如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6、其它,如冻疮、产后项背肌筋膜炎、前列腺炎、体虚易感冒、怕冷、亚健康、慢性疲劳征等。
治疗方法
1、天灸(穴位贴敷)法
选白芥子、甘遂、细辛、生姜、干姜等打粉研末调入皮肤赋形剂或姜汁等敷贴于背俞穴为主,如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天突、膻中、足三里、丰隆、孔最等穴上。于三伏(初、中、未伏)时贴,每次贴成人6-8小时,小儿2-3小时,每隔10日1次,连续3-5次为一疗程,治疗连续3年以上,对肺系疾病效果较好。天灸前可先行艾灸、拔罐、尔后贴敷,能增进疗效。在夏季三伏时行该疗法,一是依据“不治已病,治未病”原则,防治并用,重点在防。寓"治"于防之中,起到病未发而进行预防的作用,或减轻重病患者的症状,防传变。二是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标本兼治,重心在本。在缓解期将中药通过特定穴位向内渗透,刺激经络神经和靶细胞组织,作用于脏腑,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三是依据"因时制宜"原则,冬病夏治。多数老年慢性病,阳气虚寒性者入冬发病,夏季缓解,病情变化常常与季节有关。夏热当令,人之正气趋表向外,有驱邪外出之势。这时,实施扶正固本法治阴寒宿疾,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体现了“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2、长蛇灸法
对一些脊椎及骨关节病效果较好。
3、艾条灸法
艾灸背俞穴、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穴等。把艾条一端点燃后,对准穴位熏烤,距离皮肤约2——3厘米为宜,出现局部有温热感而不觉痛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隔日灸1次,连续灸10次。
4、隔物灸法:
(隔姜、蒜、盐)灸神阙及阿是穴。
5、药膳法
(1)山药羊肉粥:取鲜淮(怀)山药500克、羊肉250克,洗净后,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煮烂放入糯米适量,加水煮或粥。(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之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等症。)
(2)温肺气饼:用胡(核)桃肉30克、紫河车(胎盘)粉15克,用鸡蛋调后上热锅煎成饼,分2次食用,三伏天每日食1个。(适于肾肺阳虚之肺系病)
(3)助脾阳茶:生姜、白术、大枣各1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1日1剂(适于脾阳虚之消化系病)。
(4)助肾阳茶:肉苁蓉15克、鹿胶12克,开水泡茶饮,1日1剂。
(5)助肝阳茶:絲子15克、骨碎补12克、鹿胶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1日1剂。
(6)助心气茶:龙眼肉15克、桂枝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1日1饮。
调护措施
1、不贪凉,顺应阳气。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少吃生冷物饮,少吹空调、电扇,运动出汗后不应立即冲凉。宜热水泡脚,洗澡。
2、起居有常,不劳累。炎夏夜晚闷热潮湿,尽管如此,也应保证睡眠,入睡时间不超过晚上12点;注重午睡,时间以半小时为宜。夏日夜短,午睡可消除疲劳,补充精力。
3、食宜温清淡,忌辛辣刺激发物。多吃些蔬菜(白菜、包心菜、西红柿)瓜果(丝瓜、苦瓜、莲子、大枣、白木耳、百合、冬瓜、枇杷、梨)、黄鳝、泥鳅、鸭肉、蛋、瘦猪肉、羊肉、豆制品等。少吃或忌吃烟酒、浓茶、人造饮料(雪糕、冰砖、汽水等)、公鸡、海鲜、咸辣等。(宋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