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昼夜平分 寒暑平衡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分”字表明春分时节是一年中阴阳平衡、冷热均衡的时节,故衣食住行也要顺应节气特点,讲求“平衡”。
春分在五行属木,“木曰曲直”,是推陈出新、阳气生发的节气。
春分在五气为风,“风为百病长”,是春季流行传染病的高发期。
春分在五脏为肝,“肝主疏泄”、“肝主藏血”,是疏肝调肝的关键时期。
衣

一
莫忘“春捂”
1)捂头颈:外出戴帽子或围巾,不宜穿低领上衣,避免风寒入侵出现头痛、颈肩胀痛等。
2.)捂手腕:尽量穿长袖,不宜穿七分袖或九分袖,可让神门穴保暖,使元气循环顺畅。
3)捂腰腹:不穿过短的上衣,保暖腰腹以免肾阳损耗,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
4)捂小腿:宜下厚上薄,保暖小腿,尤其是小腿外侧,避免“寒从脚起”。
二
方便宽松
春分昼夜温差大,宜穿着方便添减的衣物;
衣着宜宽松,过于紧束的衣着阻碍气血流动和阳气生发。
食

一
春气通肝,养肝为主
以脏补脏,宜选鸡肝
以血养肝,宜选鸭血
以青舒肝,宜选菠菜
益肾滋肝,宜选枸杞、花生、桂圆等

二
少酸增甘,少腻增青
宜少吃酸食,适当进食甜食,宜选甘平补脾之物如山药、大枣、豆芽、莴苣、黄花菜等。
宜少吃油腻刺激食物以避免积滞内热,宜选青色的蔬果如菠菜、西兰花、荠菜等。

三
健脾化湿、摆脱春困
肝旺克脾,饮食应健脾祛湿,可服用百合莲子汤、小米百合粥、淮芡猪肚汤等。

四
阴阳各半、贵在平衡
饮食讲究“平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阴阳属性的食物:

住

一
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言:“春三月,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应由“早睡晚起”➡“晚睡早起”(不晚于夜晚11点)。
二
晨起梳头
《养生论》言:“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每日用五指微张,从前头向后头至颈部梳头,同时按摩百会穴,可通经络、调气和血,通达阳气。

三
夜卧泡脚
睡前用热水加一小撮盐泡脚15~20分钟,配合按摩涌泉穴,可行气血、通经脉,祛风除湿。

行

一
疏肝养生操
1)擦膻中
右手立掌,将大鱼际对着膻中穴上下来回擦,以膻中区域觉得发热即可。

2)牵拉胁肋
左手置于腰间,右臂上举贴于耳前,身体逐渐向左弯曲,保持5-10秒,回正,同法向右侧弯曲。左右交替反复练习10次。

二
穴位按摩
用手指罗纹面置于穴位处,前臂和手指施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三
中医外治法:艾灸
1)升阳气取至阳穴

2)顺肝气取三阴交、太冲穴

3)健脾胃取中脘穴、足三里穴

四
耳部铜砭刮痧
根据生物全息律,耳郭是人体整体的缩影,包含了人体各部分的信息。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甚至更小的部位,在耳郭上都有其相对应的部位。耳部全息铜砭刮痧技术,是在耳部生物全息理论和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的基础上,用“徐而和”的手法在耳部进行刮痧,以调动人体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生理功能,平衡阴阳的一种中医操作技术。
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各种内分泌代谢和泌尿系统疾病,如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等。各种耳部疾病,如耳鸣、耳聋等。该技术对于女性的美容保养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如改善面部肌肤、瘦脸等。

春分节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春分养生应顺应节气,做到情志宣泄有度、起居有常、调饮食、适运动、防疾病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快快转发收藏这份衣食住行指南,把握春分,调理平衡~
医生简介

陈 瑞
中西医结合医师
治未病科临床医师,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以《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为指导,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运用辨病、辨证、辨体质三位一体诊疗模式治疗疾病,注重实效,尤其擅长运用中药和针灸辨治咳嗽、感冒、头晕、头痛、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痛经、睡眠障碍、虚劳、颈肩腰腿痛等临床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