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后
在天,表现为气候变暖,雷火始见;
在地,表现为植物开始发芽,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
在人,表现由冬天肾水封藏的状态,变为肝木之阳气升发的状态。

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对应,肝在五行属木,希条达而恶抑郁,肝主藏血,血足则能养肝,肝气才能调畅。春季养生要合乎肝喜条达及主升发之性。惊蛰始,阳气生,正是养肝护脾、调和气血的黄金期。此时若能顺应自然规律调整身心,可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今天,我们从起居、饮食、运动到中医外治法,助你解锁惊蛰养生全攻略!
一、起居养生
早睡早起,防风防寒
惊蛰后虽然气温回暖,但“倒春寒”仍然频繁,此时人体毛孔初开,最易受风寒侵袭。

作息规律:早睡(不晚于23点)以养肝血,早起(6-7点)顺应阳气升发,可于晨起后开窗通风,吐故纳新。
穿衣讲究:遵循“春捂”原则,重点护住头颈、腰腹和脚踝,避免过早穿单衣。
情绪调摄:此时肝气易于升发,肝气旺盛者易引起烦躁,可晨起静坐5分钟,闭目深呼吸,疏解郁结之气。
二、饮食调理
少酸多甘,清火润燥
惊蛰肝阳易亢,饮食以“清补柔润”为主,忌油腻辛辣。
必吃食材:
梨——惊蛰吃梨,润肺止咳(可蒸煮后食用,避免寒凉伤脾)。
荠菜、菠菜——清肝明目,缓解春困。
山药、小米——健脾养胃,增强运化。



推荐食谱
三、运动指南
温和舒展,升发阳气
此时运动宜缓不宜急,以伸展筋骨、畅通气血为主。
晨起梳头:用木梳从前额至后脑勺轻梳100下,助阳气升发。
散步踏青:上午9-11点,缓步行走于草木间,吸收自然清气。
传统功法:
太极拳——以柔克刚,调和肝气。
八段锦——重点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四、养生茶饮
疏肝健脾,顺应天时

菊花枸杞茶:菊花3枚+枸杞10颗,清肝明目,适合熬夜、眼干者。

玫瑰陈皮茶:玫瑰花5g+陈皮3g,疏肝理气,缓解春季郁结。

黄芪红枣茶:黄芪5g+红枣2枚(去核),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
(注:以上茶饮方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请遵医嘱)
五、中医外治
穴位按摩,驱寒通络

药浴泡脚:艾叶+生姜煮水泡脚,祛湿散寒,改善睡眠。

惊蛰养生,贵在“顺应”二字。起居顺应日出而作,饮食顺应春气升发,运动顺应舒展筋骨,辅以茶饮与外治,方能唤醒身体潜能,与春日共生长。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做惊蛰养生“行动派”吧!

汪朝振
师承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全国名医宋南昌教授。
擅长中医防治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及妇科内分泌等代谢性疾病,注重针药并用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面瘫、中风偏瘫病症。并擅长辨证使用经方治疗临床各种复杂病证。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余篇,医学著作4部,参与研究多项课题,现在为江西省中医药骨干人才。
坐诊时间:
周一、周三、周四全天
周二、周五、周日上午半天

陈 冲
治未病科中医师,临床医师
本科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师从岭南针灸新流派靳三针学术传承人袁青教授。擅长针药结合治疗手颈肩腰腿膝痛等关节病症,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病症,胃胀、反酸、便秘、便血等胃肠道病症,头晕、头痛、失眠、痴呆等脑部病症,月经不调、痛经、绝经综合症等妇科病症。